您好!欢迎访问呼和浩特市英凯货架制作有限责任公司网站!

联系我们 | 常见问题 | 在线留言

-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

13948124388
15248120477

内蒙古味道:相约一场舌尖盛宴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 2019-08-21 二维码分享

正北方网讯(北方新报融媒体记者 张巧珍  实习生  娜日苏  安宏宇)核心提示:内蒙古拥有山川、河流、森林、草原等绮丽的自然景观,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这里别具一格的食物原材料。生活在这里的马背民族,通过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将这份来自大自然的馈赠发挥到极致,让奶茶、奶豆腐、马奶酒、羊杂碎、烧麦等这些具有芳香浓郁的特殊风味,裹挟着历史的厚重和草原的热情,香飘四海。8月19日,“情满青城之内蒙古味道”美食文化节在内蒙古国际会展中心A1馆开幕,以食为媒,在第二届中国马文化节暨首届内蒙古国际马文化博览会期间带来一场舌尖上的盛宴。


奶茶、奶豆腐、奶皮、乳酪、奶条、奶渣子,这些鲜奶经过二次加工绽放出更加独特味道的奶食品,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白食,蒙古语又叫“察干伊德”,意为圣洁的食物。在活动现场,蒙古族年桌上那些散发着.原始奶香味的白食,总是让过往的食客忍不住拿起一块品尝。白食的主要食材是乳汁,对于蒙古族来说,这些来自大自然馈赠的液体,早已深深融入了骨血,并被草原上的牧民用.经典的方式升华,做成了各类饱含食物原生态特色的食品,伴随着马背的印记,流到草原的每一个地方。据制作蒙古族年桌的林美枝师傅介绍,白食的制作历史悠久,早从13世纪就有了制作白食的记载,忽必烈曾专门设立“畜群局”,为蒙元宫廷提供和制作肉及奶食品。


走进呼和浩特,品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什么样的美食.能代表这座城市的味道?恐怕唯有稍麦.有说服力了。上百年历史的沉淀,让稍麦早已成为呼和浩特的美食文化符号,就如同去天津必吃狗不理包子一样,稍麦在呼和浩特的地位也是举足轻重。


稍麦师傅李英是自带流量的人气王,各种长枪短炮不时围着他打转。只见他拿出一张透亮的面皮,放馅,只手一捏、一颠、一转,几个动作一气呵成,一个完整的稍麦就做成了。李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稍麦的第四代传人。”稍麦的制作非常讲究,面剂按扁,不擀,而是用专用的锤子把边缘捣得极薄,包入适量羊肉馅捏成花状,上屉,用旺火蒸10分钟,看外观晶莹剔透,出笼,即可蘸香醋食用。“李英说。


羊杂碎就焙子是老呼和浩特人早点的“神仙搭配”。偌大的铜锅里,咕嘟咕嘟冒着热气的红汤,里面飘着羊肚、羊肠、羊肝、土豆,舀一碗,在上面搁点香菜,色香味俱全,光是闻着就已经垂涎三尺了。咬一口,软烂爽口,汤汁香而不辣。再配以焙子下饭,那绝对是一大享受。看,美食节期间,总能看到食客们一手端着羊杂,一手拿着焙子,直吃得酣畅淋漓。


据现场的面点师傅介绍,焙子的历史追溯起来要从明朝说起,当时呼和浩特叫“归化城”,工人修建城池期间的主要食物就是焙子。焙子选用河套雪花粉,用发酵的白面兑食用碱揉匀,掺入油、糖、盐、鸡蛋等,成形后放入特制的炉灶,先烙后烘烤而成,外干脆内暄软,有浓浓的小麦面香味。


年年“糕”升


托克托县位于黄河上中游分界处北岸的土默川平原,早在五六千年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生息繁衍。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孕育了这里精妙的美食文化。初秋时节,黄河水浇灌出的黄米丰收了。金灿灿的黄米面是做油炸糕的.好食材。


“软溜溜的油糕胡麻油炸,人人吃了人人夸。”做油炸糕的师傅姚二娥告诉记者,用黄米面做出来的油炸糕十分筋道,黄米磨成面,用凉水拌成块状,然后用手搓成细末,上锅蒸熟,揪成大小均匀的剂子,包上红豆馅,过胡麻油炸至金黄捞出。“油炸糕还有年年高升之意,是当地百姓婚丧嫁娶、日常聚会必点的菜品之一。”


莜面飘香


在呼和浩特武川县,塞北高寒的地理环境孕育出独有的农作物——莜麦。老百姓把莜麦加工成莜面,做成窝窝、鱼鱼等各种各样的美食端上桌,这是寻常人家.常见的食物。来自武川县的樊秀英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从小就跟着母亲学习做莜面,能一次做出40多种花样。“看,揪一块莜面在胳膊上一搓,就拧成了螺丝状,所以这道莜面又叫螺丝。”活动现场,樊秀英一边向食客们展示自己的莜面技艺一边说,莜面的制作方法多种多样,搓、推、擀、卷各式各样,食用时配以蔬菜凉汤冷调或者热羊肉汤拌着吃即可。


文章来源:正北方网,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删除

【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

【本文标签】:

客户案例

CASE SHOW

快速通道 Express Lane

咨询热线

1394812438813948124388

邮箱:yingkaihuojia@126.com

Q  Q:573992397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433号